嘉兴市培育制造业现代化产业集群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浙江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的嘉兴市在全省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中的基础和定位,结合我市各地提出的“十四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定位,经综合梳理和研究,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市应重点发展培育现代纺织、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智能家居和新能源产业五大制造业产业集群,通过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互联网+、品质提升、要素保障、政策支撑等“组合拳”,到2025年,打造现代纺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工新材料长三角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汽车制造和智能家居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现代纺织:包括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四大子行业。我市现代纺织实力雄厚,2018年,现代纺织总产值达到2261.81亿元,位居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第二,仅次于苏州(2853.51亿元)。2012-2018年间,现代纺织总产值年均增长4.21%,结合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导向,预测到2025年可达到3.5千亿元的产值规模。因此,具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与潜力。
2.新能源:主要包括光伏、核电关联和氢能产业。2018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50亿元,作为全省光伏“五位一体”示范地、氢能应用示范区和国内核电基地,我市具有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产业优势。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和我市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的落地,预计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产值可超过1千亿元,具备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的基础和潜力。
3.化工新材料: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18年,我市化工新材料产值达到1159.31亿元,位居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第七,浙江11地市第二,在省内仅次于宁波(1838.05亿元)。2012-2018年间,化工新材料产值年均增长12.94%,结合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中国航天瑞华泰高分子新材料项目(港区)等百亿项目情况,预测到2025年可达到3千亿元的产值规模。因此,具备打造长三角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与潜力。
4.汽车制造: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及汽车用紧固件。2018年,我市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236.81亿元,位居浙江11地市第六。2012-2018年间,汽车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18.31%,结合省市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敏实汽车(南湖)、捷威动力锂电池(秀洲)、沃克斯储能电池(嘉善)、长城汽车及美锦能源氢能汽车产业园等百亿项目情况,预测到2025年可达到1千亿元的产值规模。因此,具备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与潜力。
5.智能家居:主要包括家居制造业和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2018年,全市智能家居产值达到400亿元,在全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秀洲、嘉善和海盐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三地“十四五”目标定位,预计到2025年,全市智能家居产业产值可达到1千亿元,具备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础和潜力。
1.现代纺织:目前,我市现代纺织有完整的产业链,从聚酯切片→化纤(长纤、短纤)→织造→染整→成品,而且,每个产业链环节均集聚一大批特色优势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海宁经编、平湖服装等100亿以上产业集群2个,桐乡涤纶长丝等超500亿以上产业集群1个。
2.新能源:“十三五”以来,光伏产业在我市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光伏玻璃到光伏工艺技术研发、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光伏逆变器等应用产品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海盐秦山是我国核电事业的起航地和重要的核电配套装备制造、核电关联服务、核电人才培育和核电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也是国内*大的核电检维修服务基地、全国核电吊装行业中心和全国核电调试基地,产业基础国内独一无二。氢能是我市近年来涌现的新兴产业,拥有制氢+氢能源装备制造+氢能电池+氢能源汽车+运用等较为完成的产业链。
3.化工新材料:嘉兴是我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已形成了以聚碳酸酯、硅材、合成橡胶、环氧乙烷等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PTA、聚碳酸酯、气相二氧化硅、丁基橡胶、环氧乙烷、有机硅、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八个行业领域具有全国竞争优势,具有产业链完善、产品技术水平高、产业集聚度高等特点。
4.汽车制造:汽车制造中的汽车零部件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之一。2018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160家。形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跨越,具有汽车发动机系统配件、传动系统配件、制动系统配件、电器仪表配件和汽车轮胎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链较为完整,产业基础好。平湖是全国第14个国字号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
5.智能家居:近年来,我市传统家具行业,紧抓物联网发展的机遇,以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了一批以智能家具、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厨具为重点的智能家居产业,形成了具有嘉兴特色、全省知名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1.现代纺织:我市现代纺织产业链长、创新载体分布广。据统计,该集群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桐昆集团),省级制造业中心1家(桐昆集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雅莹服装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新凤鸣、海利得),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新澳纺织等),省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桐昆集团),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个(海宁经编、桐乡毛衫、海宁家纺),嘉兴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嘉兴学院)。
2.新能源: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晶科能源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嘉科新能源等),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晶科能源等)。秀洲高新区作为嘉兴光伏产业基地,建有省级特色示范小镇光伏小镇,拥有国家“人才计划”26人和浙江省“人才计划”24人。
3.化工新材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禾欣实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合盛硅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合盛硅业),省级企业研究院9家(卫星石化),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家(港区化工新材料)
4.汽车制造: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敏惠汽车等),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益兰汽车),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平湖汽车零部件)。
5.智能家居: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麒盛科技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美大集团),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友邦集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个(秀洲智能装饰)。
1.现代纺织:目前,我市现代纺织产值超100亿以上企业2家,超50亿以上企业3家,超10亿以上企业17家。拥有桐昆、新凤鸣、海利得、恒大、雅莹、嘉欣丝绸、安正时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SCFASHION、EP、依奴珈(enaga)、雪豹、玖姿、悠客等知名时尚自主品牌。其中,桐昆、新凤鸣连续多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百强企业。桐昆、新凤鸣等被评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球*一。2018年,在全市44家总部型企业中,现代纺织产业拥有桐昆、新凤鸣、嘉欣丝绸、安正时尚等11家总部型企业和桐昆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
2.新能源:目前,我市新能源产业共有产值超100亿以上企业1家,超50亿以上企业2家,超20亿以上企业4家。拥有晶科能源、福莱特玻璃、隆基乐叶光伏、鸿禧光伏、秦山核电、欣兴工具、中达特钢、爱德曼氢能源装备、嘉化能源、岩谷气体、美国空气化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鸿禧光伏等3家总部型企业和晶科能源等6家上市公司。
3.化工新材料:2018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首次跻身化工园区全国十强,2019年5月,独山港经济开发区荣获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授予的“2019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荣誉。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化工新材料共有产值超100亿以上企业1家,超50亿以上企业2家,超10亿以上企业20家。拥有嘉兴石化、三江化工、嘉化能源、卫星能源、平湖石化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涌现出合盛硅业、凯普、信汇、德山、福瑞德等一批隐形冠军。2018年,在全市44家总部型企业中,化工新材料产业拥有三江化工、嘉化能源、合盛硅业、双箭橡胶等4家总部型企业和合盛硅业等6家上市公司。
4.汽车制造:目前,我市汽车制造业共有产值超20亿以上企业2家,超10亿以上企业6家。拥有韩泰轮胎、日本电产汽车马达、敏惠汽车零部件、科世科汽车部件(平湖)、东海橡塑(嘉兴)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晋亿实业等总部型企业。
5.智能家居:目前,我市智能家居产业共产值超10亿以上企业7家,超1亿元以上企业40家以上。拥有麒盛科技、索菲亚家居、梦天集团、友邦集成吊顶、联翔智能家居、美大集团、火星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海盐作为中国集成吊顶的原创地,组建了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集成吊顶产业指数,主导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海盐百步集成家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盐集成家居时尚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智能家居产业拥有麒盛科技等4家上市公司。
1.现代纺织:作为全市*一大传统制造业产业,产业基础雄厚,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经开区均把现代纺织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其中秀洲、海宁和桐乡列入首位发展的传统产业。
2.新能源:新能源产业在我市具有雄厚的基础,光伏、核电两大细分行业的产值均超过200亿元,氢能作为未来我市发展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秀洲区(光伏)、嘉善县(氢能)、海盐县(核电+氢能)、海宁市(光伏)、港区(氢能)均把新能源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产业。
3.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度高,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高,并以407万元/亩的亩均产值排名全国*一,是我市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南湖区、平湖市、嘉兴港区把化工新材料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
4.汽车制造:汽车制造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重点细分行业,近年来,在我市发展迅速。目前,除了港区外,其他县(市、区)均涉及到汽车制造产业,其中平湖市、桐乡市、经开区明确把汽车制造,海盐把高强度紧固件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南湖区、秀洲区和海宁市也在“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中,把汽车制造纳入装备制造业中。
5.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在原有木业家具、集成吊顶等特色块状行业中,通过“互联网+”、工业设计等现代元素嫁接而快速形成的产业。目前,秀洲区、嘉善县、海盐县均将智能家居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传统产业。
1.现代纺织:一是化学纤维。依托桐乡经济开发区、洲泉工业园等重点平台,以及桐昆、新凤鸣、巨石、恒盛化纤、中维化纤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高性能玻璃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高性能、差别化纤维,积极开发复合材料低成本规模化制造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千亿级产业基地。二是时尚服饰。以海宁皮革时尚特色小镇、桐乡濮院毛衫时尚小镇和桐乡崇福皮草时尚小镇等为载体,以及雅莹集团、嘉欣丝绸、浙江依思佳、安正时尚、敦奴联合、海宁森德皮革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定制、众包设计、协同生产,着力打造时尚自主品牌,积极引进优质品牌和国际品牌,推进我市时尚服饰服装皮革产业向高端品牌化发展。三是高端纺织。依托秀洲高新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以及嘉欣丝绸、新中和羊毛、南亚家具纺织(嘉善)、金佰利纺织、园华纬纺织等龙头企业,加快研发先进纺织技术和高端面料产品,围绕个性化服装、汽车装饰、家装、环保和医疗用纺等领域,推进个性化定制家纺,加快拓展家纺产品应用范围,形成特色品牌。2.新能源:一是光伏产业。依托秀洲高新区、海宁经济开发区(袁花、尖山)等重点平台,重点发展光伏玻璃、高纯度多晶硅、高性能太阳能电池、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锂电池、伏控制设备,加快光伏集成系统运用。二是核电关联产业。依托秦山核电基地,开展核电冷却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及零部件、凝结水精处理系统、AP1000核级泵阀设备、电渣重熔核材主管道锻件材料等研发和制造,构筑核电机械、电气、泵阀、材料等领域产业链,将嘉兴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电及关联产业基地。三是氢能产业。依托嘉兴港区和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发挥我市氢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氢气、液氢制备储运设备、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和氢能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加快氢能汽车的推广和运用。
3.化工新材料:依托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园区、平湖独山港开发区等重点平台,以及浙江卫星能源、嘉兴石化、三江化工、平湖石化等重点企业,按照“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要求,建设千亿级的绿色循环智慧产业基地。依托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推进嘉兴乍浦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围绕“四主”(C2、C3、C4和有机硅)、“两副”(芳烃和棕榈油),着力延伸前端、终端、高端优势产品,做大做强有机硅、高性能聚烯烃、表面活性剂、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清洁油品、电子级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等一批竞争力强的产品。
4.汽车制造:依托南湖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嘉兴市经开区等重点平台,以及长城汽车、合众新能源、敏实集团等重点企业,优先发展整车集成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电子、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依托韩泰轮胎、敏实集团等零部件企业,提升汽车轮胎、汽车照明、汽车音响、制动器、离合器等模块化产品以及汽车标准件、轴承等通用件产品在全国汽车零部件配套规模和影响力。
5.智能家居:依托秀洲经济开发区、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盐百步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以“互联网+家居”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智能化家电、家具、家居、门窗、智能控制、集成家装等,全面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改造提升一批以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安全化为一体的重点企业。
一是培育一批百千亿级龙头企业。按照“企业集聚、要素集中、政策倾斜”的原则,对集群中的重点骨干企业实施“规模、效益”双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培育桐昆、新凤鸣、嘉兴石化、晶科能源、万凯新材料、秦山核电、三江化工等一批千亿、百亿级企业,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支撑作用。同时,鼓励现有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二种资源,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并购,在全球范围建立国际化生产基地、研发设计基地、海外孵化器,构建全球化产业链,打造国际化总部型企业。
二是建设一批企业和产业创新载体。创新是*一动力,要以企业为中心,在现代纺织、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智能家居、新能源产业中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加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建设,打造一批高能级的企业研究院,加快市级向省级、省级向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升级。以产业集群为主体,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三是推动一批企业股改和上市。深化“凤凰行动”,加快一批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多渠道上市,对符合IPO条件的意向企业实行“点对点”培育辅导,支持有条件的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再融资、公司债、绿色债、“双创”债、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等募集资金,拓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
四是打造一批智能、绿色化企业。智能、绿色是新时代企业的根本要求,要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快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数字生产”和“数字管理”的叠加,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打造一批智能化企业。同时,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加快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业、新设备的运用,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步伐,实施清洁生产,打造一批绿色车间、绿色工厂和绿色企业。
五是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根据我市块状产业的特点和潜力,深入实施火炬计划,通过实施基础再造和工业强基工程,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快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存量企业的技术改造,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化纤、经编、服装、化工、智能家装、光伏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基地。
六是实施一批综合性政策。围绕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任务,以产业规划为先导,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引领,在土地、能源、环保、信贷、人才、创新等要素资源上向重点产业集中,发挥政策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作用,以钉钉子的决心,牢牢牵住重点产业改造提升的“牛鼻子”,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实现经济规模、效益、质量三提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