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工业遗产篇一)
在嘉兴游览中感觉到,当地文物部门和民间人士在挖掘整理古代遗址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一些民国时代的工业厂房,无论建筑特点,还是经历的创业历程,都不愧为是民族工业的代表;一些建国初期的国有企业,是现代工业框架的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民经济和民生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还有的是地处乡镇上的集体企业老厂房、老仓库,位置偏僻,规模不大,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他们记录着城乡经济的联系,乡镇工业化的一段历史;随着年代久远,也显现出了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
就像我们吴江盛泽镇一样,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国有企业唱主角,当年有“五朵金花”,即新生、新联、新华、新民四家丝织厂,和印染总厂总共五家大型国有、集体企业,镇上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其中的工厂上班。
当时学苏联,不光学工业商业模式,连他们的建筑也学,而且教条式地照搬照套。这种建筑立面特色很鲜明,一般都是用砖裸砌,清水墙面,机制瓦斜坡屋面,形制为筒子楼,均为两层,这类建筑也代表了当年城市产业工人的居住状况。
说起筒子楼,俗称“赫鲁晓夫楼”,就是长长的过道从这头贯通到那头,两个尽头是楼梯,两头通风,形状如躺倒的竹筒,每天上班时,同一时间从楼里一下子涌出一串人来,就像竹筒里倒出的豆子。过道在中间,两侧都是单间,房门对房门,没有卫生间和厨房,也没有阳台,厕所和盥洗房是公用的,往往在过道里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
这种建筑的密封性抗风能力好,本来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可是当年学苏联竟把这种建筑也移植到南方来。当然,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住房分配紧张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年代特征。
嘉兴冶金机械厂位于甪里街112号,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私营杜锦记机器翻砂厂,1951年经私营合并由政府接收。
国家接收时,全厂仅有10名工人。据老职工回忆部分厂房为苏联援建项目,逐步发展到厂房88000多平米,占地300多亩。据说,五十年代嘉兴市区人口3万多人,而该厂就达4000人,几乎每个家庭与冶金厂有关。
当年大型国有企业就像一个小社会,从托儿所、医务室、学校、体育场、广播室,到职工住房、生活福利,几乎包揽了职工生老病死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像苏州的苏纶纱厂、长风机械厂等大厂也都类似。
嘉兴冶金厂的职工子弟,从幼儿起就不用担心将来的学业和就业,一代一代顶替安排进厂,直到2005年宣告破产。
破产后由宁波的一家外贸公司接手,当时为了扶持一批下岗工人再就业,在2006年成立了嘉冶机械创业中心,出租给100多家私营和合作型小工厂,初步解决了大部分职工的就业问题。
据相关报道,将逐步腾退迁出所有租户,原址将利用老厂房改造为文创、文旅街区,还要建造工业博物馆等。
冶金厂厂区布局完整,不少建筑具有鲜明的大型冶金工业建筑结构特色,建筑体量较大,一式清水砖墙,部分厂房上还遗存 20 世纪中期年代的标语口号,时代印记鲜明。
作为在新中国初期壮大的大型企业,经历了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性和重要的历史价值。2020年6月与民丰造纸厂等一起被列为嘉兴市第四批历史建筑。
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
徐蔚南资料(57)徐蘧轩加入通志馆的缘由
徐蔚南资料(56)孜孜以求 征集上海史料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韩琪:“没有面料,就没有时尚”
助推“万企兴万村——区温州商会党委向圣塘村捐赠款项
优化道路改造 提升民生品质——盛泽镇召开会议听取一系列方案汇报
甬沪宁管线盛泽管段改线工程开工——扎实推进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