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出“新招”!智能化+旧厂房“双改造”这一“套餐”引领嘉兴
原标题: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出“新招”!智能化+旧厂房“双改造” 这一“套餐”引领嘉兴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有效投资,推动工业强市向高质量迈进,今年以来,海宁市按照“八个一”改造模式,率先提出智能化、旧厂房“双改造”方案。截至目前,海宁市已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投资11.24亿元,旧厂房改造面积超50万平方米。接下来,海宁“双改造”样板经验将引领全市工业企业通过改造升级谋取发展新路径。
在海宁美力针织有限公司“旧厂房”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原有厂房进行外立面施工作业。2003年,美力针织落户马桥街道(经编园区),原有土地45.03亩,都是单层厂房建筑,土地利用率较低。十多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想上马新产线,但是没空间;想改造厂房,但又怕影响生产。这次,得益于“双改造”政策,又恰逢马桥街道要对道路进行局部调整,企业征用了厂区东侧零星用地2.08亩,将与老厂房合并实施分期改造。整体改造完成后,厂区容积率预计可从现在的0.6提升至2.0以上。
海宁美力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建庭表示,他们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将分三期来进行厂房改造,计划新建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为企业后期的发展打好基础。此外,企业还计划购置经编机、经编布智能化视觉检测系统等设备,提高企业产能,预计实现年销售超2亿元。
海宁市马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一涛说,各部门也在很多的场合进行鼓励和指导,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旧厂房改造的大军中来。同时也注重推进智能化改造,把更高端的设备、更智能的产线推出来,实现机器换人。
据了解,目前海宁市许村镇、周王庙镇、斜桥镇等多地都在推进旧厂房改造提升工作。许村镇园区路区块的连片改造也已正式启动,涉及企业12家、土地147亩、连片改造项目总投资6.5亿元,改造后的容积率有望达到4.0以上,建筑总面积将是改造前的3.5倍。
智能化改造方面,海宁市设立改造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奖补力度,加强诊断和金融服务支持。同样位于马桥街道的浙江超达经编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纺织企业,近年来,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了整经、织造等多道工序,但生产前道——挂丝作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依然是企业产能提升的一个难点。近日,超达经编和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哈工现代携手研发了一套智能化设备,实现挂丝工序的“智能化”。
在超达经编的整经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正高速运转,挂丝作业有条不紊。据介绍,一圈原料丝有8公斤重,人工挂丝费时费力,而机械臂十几秒就能不费力地挂起4圈原料丝。以前需要6个工人花费12小时挂的丝圈量,现在机械手臂6小时就能挂完,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
浙江超达经编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宝阳表示,这一次和哈工现代合作研发机械臂,不光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产品品质、生产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觉得智能化改造是势在必行的,下一步将引入大数据系统,深化技改提升。
下一步,海宁将按照“一个行业、一批技术服务商、一批代办员、一个行业及智能制造平台、一批示范企业、一批连片改造试点、一个操作办法、一个专项保障机制”等“八个一”的改造模式,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旧厂房改造,着力形成海宁经验、打造海宁样板。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接下来,嘉兴将在全市范围内分行业举办“双改造”现场推进会,结合“*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优化企业服务,鼓励更多工业企业通过向上、向下要空间扩大产能。计划到 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投资 1000 亿元,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 1.8 万台以上,行业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 70%以上,行业骨干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55%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 10%以上;实现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全覆盖、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改造和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全覆盖,助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珺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