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生态绿道网总体规划-20119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11.9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嘉兴建设 生态绿道的重要精神,全面开展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际商务区 生态绿道网建设工作,于2011年初特委托我院编制本规划。 (1)打造全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2)有利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整合发展和功能提升 (3)经济发展和休闲娱乐的自然需求 (4)提高绿色开敞空间利用效率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创建国家 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落实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示范区、 生态宜居新城区等建设,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 ;同时,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标准 ,分期推进建设,体现绿道的多样化、本土化和生态化,进一步优 化区域生态格局和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城市生态保 护、生活休闲一体化,凸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乡特色和城市宜居 性,进而实现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大推进和形象的大提升。
❖ 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含国际商务区), 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
❖ 远期目标 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形成完善的绿道网络,使绿道网络成为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部功能联系的重要支撑,推动核心区功能提 升的重要要素,带动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绿化体系完善,具有明显的生态修复功能和水环境改善效果,为居 民提供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联系紧密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次以绿道线网规划为主,确定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 区)绿道网的总体布局、建设指引、专项配套规划等内容。
对嘉兴市区绿道网总体规划 中一些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 区现状存在矛盾的绿道加以 调整、优化、 细化。
注意与秀洲区、南湖区绿道 网总体规划中绿道布局实现 无缝对接。
❖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 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07会审稿) ❖ 嘉兴市国际商务区总体规划(2010年会审稿) ❖ 嘉兴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 ❖ 嘉兴市水系规划(2003-2020) ❖ 嘉兴市区绿道总体规划(2010) ❖ 嘉兴市南湖区绿道规划(2010) ❖ 嘉兴市秀洲区绿道规划(2010) ❖ …………
❖ 嘉兴市区绿道网规划对本次规划范围内绿道网布局要求
❖ 与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绿道网规划衔接
❖ 与中心城区中环路以内区域绿道的衔接
❖ 交通设施 (1)线######通要素
对外交通枢纽、公交始末站、枢纽站、水上巴士枢纽站、停靠站
(1)水系网络保护较为完好,水网密布,湖泊、湿地数量较多,且 面积较大; (2)区域内交通便捷; (3)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马家浜文化与运河文化; (4)众多的人文古迹、公园、景点; (5)产业功能区特色鲜明; (6)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家荡片区与国际商务区空间布局上尚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是同步进行绿道建设好时机。
(1)城市建成区绿线、蓝线缺乏有效控制,给予绿道建设的预 留空间不足; (2)低成本建设导致绿道选线困难,建成区绿道会因此存在较 多的“瓶颈”; (3)对于绿道的认知不足,绿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规 划建设、养护都需要科学合理安排; (4)城市建成区内点状的公园绿地建设较好,带状的滨河绿地 建设刚刚起步,系统性差; (5)区域内河道岸线分布着众多的生产岸线,绿道建设空间受 到限制,同时部分航运功能也会对绿道产生一定环境干扰。
❖ 选线)必须与周边区域绿道空间对接 (2)必须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功能提升结合 (3)必须与水上巴士、河流水系整治结合起来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
❖ 选线)提升、挖掘 ——培育地域特色 (2)民享、民乐——突显以人为本 (3)生态、低碳——优化城市结构
(1)联系嘉兴市区重要的交通 通道与节点
(2)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 务区)与周边绿道空间的对接
❖ 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2011年绿道建设任务的衔接
城市绿道41.15公里 社区绿道33.45公里
❖ 经济技术开发区绿道网系统的节点可以分为换乘枢纽、服务驿站 和交叉点三类:
❖ 换乘节点:铁路、高速公路、公路、航道等交通道路与绿道的之 间的换乘点,可以结合高铁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布局 换乘节点,设置停车场、自行车租赁、旅游休闲用品、餐厅等设 施。
❖ 服务驿站:在绿道线路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基本服务站点,服 务驿站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结合绿道经过的村庄、旅游景区、 特色园区等进行一体化考虑。
❖ 交叉点:主要是绿道与道路、河流等要素的相交点。在设置中可 以采用借道、栈桥等形式,避免相互干扰。
❖ 即绿道服务联系的空间尺度和范围,是游客在绿道中可以感受和 使用的*大范围和资源。
❖ 经济技术开发区绿道网系统对外联系的交界面可以依托废弃村道 、跨界河流等建设。
❖ 网络是整个绿道系统及其与绿道密切相关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 点,包括了节点、范围和交界面等要素,网络保证了绿道的连通 性和可进入性。网络不仅包含了绿道内部的各种要素,也包括了 绿道与道路、河流、城镇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1)等级结构——两级结构 主干绿道(城市绿道)、次干绿道(社区绿道) (2)区域结构——三大片区 即东北新区、姚家荡片区、国际商务区
“一带贯三片,六射锁中心,三连景宜人,绿网居更善”
东北新区——城市发展欣欣向荣和宜居 姚家荡片区 ——经济繁荣和产业发展 国际商务区——高端要素集聚和区域枢纽门户
❖ 主干绿道总长度为92.95公里。 ❖ 次级绿道(社区绿道)规划总线公里。
❖ 发展节点建设与控制——东北新区
❖ 发展节点建设与控制——姚家荡片区
❖ 分片建设指引 ——国际商务区
❖ 发展节点建设与控制——国际商务区
❖ 绿道风貌控制宽度 主干绿道(城市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
极度困难时不小于20米; 次级绿道(社区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
❖ 绿道节点为绿道使用者提供休息、餐饮、换乘等服务具备一 定规模场地的服务,具有一定自然、文化、历史特色,可以 选择城市公园、文化休闲中心、历史遗迹及人文景点、农庄 、农业园区等,其中重要的设施为绿道驿站。
❖ 控制性节点主要包括绿道与绿廊、公路交通、桥梁、河流水 道的交叉点等。
❖ 绿道应尽量避免与城市主干道、高等级公路交叉,如必须相 交时宜采用立体交叉的形式。绿道与道路交叉时,避免产生 相互干扰;与河流水系交叉,应配合桥梁设计,合理确定交 叉形式,有条件的借道桥洞,在现有桥梁已建成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设置水上栈道的方式。新建桥梁时应预留绿道通行 孔,净高2.5米以上,净宽不小于3米。
❖ 绿道周边环境建设 (1)植物配置 (2)园林景观 (3)水环境改善要求 ❖ 绿道标识系统设置 (1)绿道标识系统要求 (2)绿道标识系统意向
(1)绿道配套设施分类 绿道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是指各
景区景点的服务接待中心、沿途休息驿站、指示牌和标识等;基 础设施是指绿道必须配置的照明、安保、应急防灾等设施。
服务接待中心和休息驿站可结合现有的公园和自驾游休息驿 站进行建设,应配套必要的餐饮、小卖部、公厕、垃圾桶、休息 坐椅、自行车租赁点等。 (2)绿道配套设施配置原则
绿道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配置,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根据使用者的年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 求等方面综合分析,设置密度合适、使用方便的配套设施。
绿道配套设施应具备高效便捷的特点,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
绿道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各景区景点的服务接待中心、沿途 休息驿站、指示牌和标识等。
服务接待中心和休息驿站可结合现有的公园和自驾游休息驿 站进行建设,应配套必要的小卖部、公厕、垃圾桶、休息椅、自 行车租赁点等。
绿道的指示牌和标识内容应简洁明了,根据不同的需要,放 在显要位置。
绿道作为旅游与市民休闲的开敞空间,必须保证与城市交通 的良好衔接,一方面提高绿道可达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绿道的 使用效率,绿道作为各种户外活动的空间载体,必然要考虑与城 市道路交通的换乘,尤其是公共交通系统。
一般情况下绿道内的非机动交通与城市道路之间需要一定的 转换空间,可以结合绿道的驿站、公交站点、交通枢纽等进行设 置,必须配备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站台、自行 车租赁等设施,可设置赢利性服务设施。
(1)近期建设任务 2011-2013年度绿道建设总长度82.24公里。
(2)配套节点 近期共设置23处驿站,分别位于东北工业区的塘汇生活区、
水上巴士东升路站、东方路城北入口、汽车北站、洪波公园、运 河公园、姚家荡公园、梁林公园、汽车南站(新客运中心)、嘉 杭路城南入口、长水塘、海盐塘、隆兴港、中央公园、贯泾港湿 地公园、泰宁路绿化带、五环洞港、万兴桥港、乌桥港、余新河 、高铁站东等位置(详见章节7.2发展节点)。
开发区近期绿道总 投资23318万元 ,平均每公里绿道 需费用约152万元 。包括基础设施建 设、配套设施建设 ,不含征地、拆迁 、杆线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 (3)落实资金,保证绿道建设顺利推进 ❖ (4)坚持建管并重,维护生态环境 ❖ (5)加强生态绿道网宣传力度 ❖ (6)建立考核机制,奖罚结合
汇报结束,谢谢! 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