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福兴丝厂|“金三塔”的故事
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比如“绵”字与“棉”字,读音相同,字义有别。从两个字的边旁可知绵是指丝绵;“棉”是指棉花。然尽管“绵”和“棉”物理作用相似,生成方法却大械键呕相径庭。“绵”由昆恰部节虫蚕吐丝而成;“棉”由草本植物识了种植而来。
在中国,宋朝以前,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而丝绵就不同了,从吴兴钱三漾遗址中出土的距今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的丝线和丝绳可证明,在杭嘉湖一带,四千七百多年前先民们已经从事蚕桑业,已经能抽丝剥茧,掌握了制作丝织品的技能。
唐代诗人白居易《新制布裘》诗:“桂布白似雪,吴绵软如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白居易所说的“吴绵”就是产自苏州、嘉兴一带的丝绵(唐时嘉兴隶属苏州)。
由此而知,在唐朝,嘉兴人穿丝绵袄御寒已是很普遍的事。明《万历嘉兴府志》卷之一“土产”:“货品:苧布、嘛布、绵布、绫绢、細纱、丝绵、盐、油。”可见用丝织的绵布、用丝绵制作的丝绵袄是那时嘉兴人的基本服饰。
清乾隆年嘉兴人项映薇著《古禾杂识》卷二:“南边温暖,绵絮饶足,故向时衣裘者*少。” 在乾隆时期,嘉兴冬天温暖,丝绵产量高,所以冬天御寒之衣多为丝绵袄,很少有人穿皮衣。这说明一直到清代,嘉兴人多以丝做衣。
于是嘉兴就有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豪气。
嘉兴是中国茧丝绸重要产区和集散地,茧丝绸资源极为丰富,丝绸历史源远流长,这就使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之一。
现今,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在嘉兴市中山东路88号拥有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的丝绸大楼、公司的工厂区地址:在嘉兴市中山西路2710号拥有占地面积600亩的嘉欣丝绸工业园,其规模和实力可见一斑。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福兴丝厂”已在嘉兴风风雨雨将近百年。当时嘉兴南汇人蒋莱仙、张六生等在1926年合股投资10万元,在嘉兴大运河旁杉青闸选址,创建缫丝厂,注册定名为“福兴丝厂”。后来工厂出租给厚生丝厂业主徐步云经营,厂名为“禾兴丝厂”。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年11月嘉兴沦陷,丝厂被迫停工。日军侵占嘉兴期间,大肆摧毁各种蚕种场、丝厂,农村桑园严重破坏,对当时嘉兴蚕桑丝绸业的祸害甚烈,几乎陷于*境。
1938年8月,日军为以适应日本扩大侵略战争之需,企图长期霸占中国的丝厂,以日营“华中蚕丝株式会社”(简称华中公司)的名义侵占了嘉兴福兴丝厂、海宁长安丝厂。当时嘉兴的福兴丝厂就是由日方人员监督管理,雇佣中国人任厂长,由福兴丝厂女工继续生产,对中国的资源进行残酷的压榨和盘剥。
1945年,抗战胜利后,嘉兴的福兴丝厂于1946年由当时国民政府“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嘉兴办事处接管,但未恢复生产。当年10月,福兴丝厂职工要求政府复工未成,仍继续停工,工人生活陷入困境。
1947年5月2日,中国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丝公司)购买福兴丝厂。恢复了福兴丝厂的生产,并将福兴丝厂更名为:中国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一制丝厂(简称中丝一厂)。从中可知晓,嘉兴丝绸业在中国的老大地位。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中丝一厂获得新生,缫丝工人翻身当家作主。1952年7月1日******中丝一厂支部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是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厂中全国劳动模范和省级缫丝女工劳模湧现。中丝一厂真是一片意气奋发景象。
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更名为永红丝厂后,发展更是飞速,成绩也令人瞩目。作为国家全民所有制的大型骨干企业,已成为嘉兴家喻户晓的“五大厂”之一,名闻遐迩,为国家丝绸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1986年前后,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做大做强,该厂引进了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先进的大圆口机及配套设备,先后投资1588万元人民币,新建丝绸针织大楼。不久丝厂与丝针织厂合并为“嘉兴制丝针织联合厂”(简称嘉丝联),形成了国内*大的丝制产品、针织、染整、成衣一条龙生产线年,“金三角”真丝织绸产品被评为部优品牌产品。到了九十年代,嘉丝联组织了该厂的*一个模特队走台,这些漂亮的女模特很快成为嘉丝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但为推销嘉丝联的产品立下汗马功劳,这一新生事物同时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线月“嘉丝联”被浙江嘉欣丝绸股份公司收购,“金三塔”商标重获新生。一个民族品牌从创建到发展,再到易帜,有艰难、有屈辱、有辉煌,也有经验和教训。现在看来,结局是圆满的。可以说,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使“金三塔”品牌得以延续与传承。
难能可贵的是,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不但执中国丝绸业的牛耳,还是一个把宣传中国丝绸文化作为己任的公司。他不但拥有自己的模特队,还办起了“丝绸博物馆”。这些举措不但把中国丝绸的发展用实物形象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而且把嘉兴的丝绸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嘉兴、记住嘉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