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吧】2005年嘉兴各县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划分
1.从总得分看,义乌市在所有61个县中排在首位,总得分为80分,萧山、余杭以79.8和78.8的总得分排在第2、3位,鄞州、慈溪、绍兴、余姚、诸暨、平湖、永康,分列第4-10位,总得分在50分以上的县按总得分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嘉善、富阳、长兴、瑞安、奉化、桐乡、德清、上虞、海宁、乐清、海盐;总得分在20分以下的县有7个,分别为:景宁、开化、龙泉、泰顺、庆元、文成、松阳
2.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看,萧山在61个县中居首位,综合得分为46.8分,慈溪、鄞州分别以41.3和41.2分居第2、3位,义乌、绍兴、余杭、余姚、诸暨、温岭、海宁则分列第4-10位,综合得分在25分以上的还有乐清、桐乡、瑞安、上虞、富阳、玉环、平湖、嘉善等县;综合得分在10分以下的有17个,分别是:淳安、三门、青田、仙居、缙云、常山、洞头、遂昌、磐安、云和、开化、龙泉、景宁、松阳、泰顺、文成、庆元(详见表2)。
3.从发展速度综合得分看,义乌在61个县中居首位,综合得分为30.1分,青田、余杭分别以28.8和26.5分居第2、3位,武义、平湖、嵊泗、鄞州、永康、浦江、奉化分列第4-10位;综合得分在10分以下的经济增长较慢的县有9个,分别是:开化、龙泉、永嘉、松阳、苍南、兰溪、泰顺、文成、平阳(详见表3)。
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工作重点,我们选择相应的重要经济指标,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发展水平指标,主要选择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从业人员数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7项指标;发展速度指标,主要是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6项指标;发展效率指标,主要选择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地方财政收支比率、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3项指标。所有指标均为正指标(详见表1)。综合这16项重要经济指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61个县(含县级市,下同)进行评价
浙江的县域经济在过去的20多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发展阶段中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资源要素的制约、都对现有的县域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这些强县,产业结构的升级、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从20个扩权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他们都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客观面对。
首先,产业结构的升级仍比较缓慢。从三产的比重来看,20个扩权县中,除义乌以外,其他19个县(市)的三产比重均低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而且,*大多数县(市)的三产比重在40%以下,只有义乌和瑞安分别为51%和42%。从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地位和作用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显缓慢,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又往往成为今天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选择,在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今天,这样的战略是否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值得这些强县的决策者好好思考。还有,农业弱质、农民弱势的情况在这些强县同样存在,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方式散、要素投入少、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仍是这些县(市)的“短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重道远。
其次,经济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从目前浙江经济的增长来看,粗放型仍然是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8个百分点,传统主导行业中纺织、电气机械、化工、化纤、服装、塑料、金属制品等行业增加值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5.3、6.1、7.7、4.2、5和5.3个百分点。浙江的强县经济都得益于民营企业、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批的中小企业群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能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中小企业素质的普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是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缺陷所在,对外界环境应变能力的弱质,对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在今后的发展阶段中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第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一是能源资源的匮乏。浙江陆域资源匮乏,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都依赖省外输入,煤炭、石油及其制品、金属矿产和材料、粮食、棉花等资源性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在全国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资源要素供给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侵蚀了企业的大块利润,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二是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浙江本身就是一个土地资源缺乏的地区,在经历了前几年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之后,现可供给的土地少之又少,使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城市建设缺乏发展空间,尤其对于强县,众多的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转移都需要土地的支撑,而土地的缺乏无疑对企业层次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三是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近年来,我省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空气、土壤污染严重。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增长11.3%,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和排放量分别增长8.5%和27.3%,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5.7%。而20个扩权县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萧山、余杭等地的环境质量指数在全省各县(市)中得分较低,排名落后,也反映出各强县在下一阶段发展中的环境压力较重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