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多点突破全力按下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快进键”
随着通苏嘉甬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的顺利批复,这条南北向的高铁大动脉将以区域交通路网的融合迭代大大缩短我市至宁沪苏京的距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的一个具体案例,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针对该项目线路长、跨区域多、用地情况复杂、协调推进难度大等问题,全面攻坚、勇于破难,从前期线路选址、规模核定、永农补划、踏勘论证到预审报批各环节,全程按下“快进键”,为项目推进争取主动。
今年以来,市局以“深化三服务、调研大破难”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实施《深入研究重大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批难题,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课题为牵引,多点突破,着力提升用地审批服务和保障能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已先后保障了杭平申线多个重大项目的用地及前期选址、预审。
一是深入基层“倾听”。建立重点项目清单,按照“方案贴着问题走、服务围着需求转、改革跟着效果跑”的工作思路,结合“三服务”和网格大走访,由局领导亲自挂帅分赴各县(市、区),深入基层、直奔现场,俯身倾听项目业主、企业需求,全面排摸、收集了解用地报批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并及时汇总梳理、拉单列表、建账定责,实行分类处置、销号管理。
二是邀请专家“把脉”。针对上下信息不对称、政策传导不及时等情况,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厅专家现场把脉,对重点项目前期问题处理给予指导。如S202、S302省道项目报批遇到标准农田补划难、补充耕地潜力不足、开工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市局牢牢抓住省厅“三服务”契机,邀请省厅领导实地踏勘,当场明确了由省、市、县各解决三分之一补充耕地的解决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另一方面,通过“走上去”的方式,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每月3次以上赴省厅沟通对接,打好“先手棋”。
三是协同部门“会诊”。涉及部门多、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一直是影响重点项目推进的突出问题。为此,市局主动对接发改、交通、农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报批前期工作指导,定期召开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推进会,统一认识、明确步骤、协商推进、组团服务,并建立“节点式”、“类别化”推进机制,确保工作协同高效。目前通过统筹解决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占补平衡、征地拆迁和违法用地处理等前期问题,已协调保障了320国道桐乡凤鸣至段改建工程、浙北高等级航道、杭平申线(浙江段)航道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用地。
一是“三量”齐争盘活指标。面对土地要素减量化趋势,积极盘存量、争增量、活流量。通过提前谋划、突出重点,综合统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减挂钩指标、存量建设用地等各类土地要素,用足用好国家、省重大项目用地政策红利,按照“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争列省级以上重大项目等,切实解决用地指标。
二是市域统筹补充耕地。按照占补平衡的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补充耕地资源,实行国家、省、市三级统筹相结合,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针对嘉善、海宁、海盐等地补充耕地不足的情况,市级层面主动作为、创新办法,及时通过市级补充耕地库提前预支的办法予以解决。
三是全力挖潜补划永农。嘉兴市耕地保有量高、耕地质量好、覆盖范围广,其中*大部分是永久基本农田,按照目前政策占用永农的项目,均要求补划数量相等、质量相当、布局稳定的基本农田,随着多年来重大项目的落地,永农补划潜力明显不足,城市周边补划潜力更是几乎殆尽。实践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沟通,一方面努力挖掘自身潜力,通苏嘉甬铁路项目就是按照政策距离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由高到低的原则补划,顺利通过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
一是严把审批质量关。为加强用地报批相关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管,提升报批案卷质量,规范用地报批工作,率先全省创新开展审批案卷质量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落实情况集中专项检查,共抽查各县(市、区)案卷149个,对涉及土地征收等8大方面问题在全市范围通报,形成“错题集”,有效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及时推广检查中发现的基层好经验、好做法。上半年省厅对全省年度国家授权和委托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进行了通报,我市报件质量平均分全省*高。
二是提升队伍攻坚力。定期组织全市用地报批工作培训,邀请省厅专家就重大单独选址项目和城市分批次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等相关内容开展专题辅导,解读*新政策文件,着力培养审批业务的行家里手。为加快推进全市计划执行和用地审批工作,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专班,下设四个专项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市县联动打造报批攻坚队伍,落实重点项目专人跟进盯办机制,变“交办”为“帮办”、“等办”为“找办”,实现早受理、快审查、不压件、零拖延。
三是打造改革升级版。及时出台《关于深化建设项目“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工作的通知》。在原先基础上依托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手段,系统集成升级“标准地+承诺制”“多公合一”“多评合一”等改革举措,推行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两证合一”,将审批办理时间由40个压缩至15个工作日;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两审合一”,实行重大项目即办制,改串联为并联,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理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改进审批服务。
用地审批工作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事关民生保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以更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