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上海产业 “二次创业”重要基地
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姜率领浦东新区党政代表团,到嘉兴考察。
在两地工作情况交流会上,姜表示,浦东和嘉兴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希望两地能够拓展合作空间。
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则表示,加快与浦东新区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信息上相对称、资源上相对流、服务上相对接,是嘉兴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的重要内容。
自1992年嘉兴率先提出“接轨上海”的总体战略后,近几年“与沪杭同城,融入长三角”,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战略”。
据统计,嘉兴10%以上的产品供给上海市场,20%左右的工业品为上海配套,30%左右的出口通过上海口岸,40%左右的游客从上海来,50%左右的外资项目源自上海。
“跟上海、江苏同时接壤,嘉兴既是浙江进入上海的桥头堡,也是接收上海辐射的中转站。”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认为,20年来,嘉兴的硬件、招商引资方面与上海“同构发展”,可以从其中找到上海发展路径的足迹。
在基础设施方面,嘉兴与沪杭之间已有沪杭铁路复线、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相连接。
根据嘉兴市“十二五”规划,将在此期间完成申嘉湖高速公路嘉善服务区、沪杭高速公路嘉兴服务区、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海宁服务区等双向共10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一座大型集中充换电站的建设。
沪杭高铁通车后,二十分钟可以从嘉兴到上海或杭州,特别是京沪高铁通车后,同城效应进一步发挥。
“现在硬件瓶颈已经基本突破,*大的还是软件瓶颈,包括制度和管理。”郁鸿胜如此评价嘉兴未来走向。
以政府为主体,从制度建设、制度合作层面接轨上海成为下一步的重中之重,“因为产业转移之后,嘉兴主要是接收上海的人口转移,包括高新技术人才、白领、住房需求人员等,才能把城市转移运作起来。”郁鸿胜指出。
李卫宁告诉记者,嘉兴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其城市发展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网络型的田园城市,为长三角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一体化效应。
2011年2月,嘉兴市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将“创新引领”作为未来5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当年8月,当地政府又出台《关于嘉兴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早在2008年11月,中科院便在嘉兴成立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截至目前,中科院已有14个研究所转移中心落户嘉兴。
李卫宁表示,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互相启发,提高信息共享,将使技术产业化得到新突破。
历史上,嘉兴的科技基础、人才基础非常薄弱,而前20年的发展,嘉兴与上海错位互补,像化工企业、制造业的发展,基本是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技术含量高、行业龙头作用显著,但企业规模不大甚至是私营企业,逐渐转移到嘉兴,影响显著。
郁鸿胜认为,因为与上海发展互补,嘉兴眼下就要为上海、长三角的服务业配套,所以配合长三角产业升级、转型,嘉兴也必须以科技研发为重点。
李卫宁介绍,目前嘉兴与上海已突破过去仅项目合作的局限,实现了与上海的“平台合作”新模式,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在海宁建立分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平湖设立分区,在长宁、嘉善设立了智慧园等。
李卫宁强调,在新的阶段,嘉兴将围绕积聚创新资源、接受政策辐射、营造宜居环境三方面铺开,使嘉兴成为上海产业“二次创业”的重要基地。
深圳科技创新委:将选小区试点“智能家庭”2012.03.16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