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土成金”!秀洲“多田套合”率9397%居全市前列
日前,记者从秀洲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了解到,近年来秀洲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推动耕地布局和质量优化提升,全面推动“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多田套合”率为93.97%,居全市前列,逐步构建起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多田套合”是浙江省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出的一项创新性土地整治措施,是结合自身耕地保护实际提出的一套“解法”。其核心是通过整合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农业生产空间,构建起“金字塔形”农用地空间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小田变大田,农田“换新颜”,土地整治成效如何,农民的感受蕞真实。“以前收割、耙地、播种需要跑好几块地,从东边地赶到西边地,路上折腾不说,还耽误功夫,现在集中到一起方便多了。”秀洲区新塍镇天福村农户李培龙告诉记者,他原本分散在3个生产小组的6亩地,通过镇里推行的改革措施,现已整合成一块连片耕地。
李培龙所说的“改革”,正是新塍镇自2021年起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这项覆盖全镇15个村、总面积12.13万亩的改革工程,通过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优化农村路网河网布局,推动土地资源利用从碎片化向规模化转变。
“要释放土地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新塍镇副镇长沈勤峰道出了改革的初衷。
“满天星”变成了“万亩方”。以天福村为例,如今该村共提质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323亩,建成连片耕地面积约8910亩。通过建设用地复垦、耕地功能恢复等措施,将新增优质耕地划入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实现了多田套合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天福村还与嘉兴本土知名企业五芳斋集团旗下的禾天下种业公司达成合作,流转5700多亩高标准农田用于糯稻种植,构建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新样板和浙北种业高地。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就能获得租金。“一亩地1000元租金,光这一项收入就比原先高多了。”村民吕金海笑着说道。
王店镇红联村同样受益于“多田套合”改革。该村依托“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对11660亩农田实施数字化管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通过在核心区布设监测设备,实现土壤、水质、病虫害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调控,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多田套合’是破解农用地布局不佳、耕地碎片化难题的有效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秀洲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秀洲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深入实施各类农用地整治项目,谋划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形成了“金字塔型”农用地空间格局。这一格局不仅产生了规模化效应,落实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还推动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外各类农用地的高效利用,释放了更大的农业发展空间。
通过开展耕地功能恢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等工作,秀洲区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能。2024年,全区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4.79万亩,同比增长2.8%,增速居全市头部位;实现粮食总产量15.17万吨,粮食产量居全市第二位。秀洲还成功入选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
“接下去,秀洲将借助对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整治示范作用,深化社会各界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持续推动‘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进一步助推耕地的数量、质量、产量全面提升,实现各类农用地‘地尽其用’,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把辖区群众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更好。”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