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沪郊乡村租下老厂房打造一座不盈利的盐文化馆她的收获超出了预期……
在金山区漕泾镇蒋庄村,有一座小有名气的“沧海盐田”盐文化馆,去年开张时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盐文化研究专家赶来考察研讨,短短一年已有超过1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这也成了漕泾镇传承盐文化的一张品牌,并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之魂。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座盐文化馆并非由镇或村出资建设,而是由一位民间人士精心打造的私人博物馆。
博物馆主人张蓉是南京人,原本在上海市中心创业生活,机缘巧合来到漕泾镇蒋庄村,了解到当地海盐文化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很快租下村里一片老旧厂房,之后花了两年时间“跑”全国各地盐文化场馆,挖掘整理历史资料,追溯金山盐业变迁,再进行创意设计,终于建成了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盐文化博物馆。
出资改造老厂房,盐文化馆并无盈利,张蓉图的是什么?只是为了情怀和热闹吗?“*初,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为地方保护和传承盐文化出点力,同时也打造一个自己的企业文化馆,但没想到,一切超出了预期。”张蓉坦言,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盈利追求,但随着在盐文化产业链上的创意开掘,他们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多,如今在投入和产出上已基本能够“打平”,甚至还小有盈余。
她告诉记者,前阵子,上海某银行向“沧海盐田”盐文化馆发来一个10万元的“大订单”,一口气订购了4000份海盐草本足浴包,以及他们开发的海盐手工皂等四门相关课程的材料包各200份,这给了她和员工们很大鼓舞。
“我们想让看似冷门的文化能够年轻化、时尚化,让有意义的内容能够有意思,从而吸引更多人关注过来、参与进来。”张蓉说。为此,“沧海盐田”盐文化馆在一期展厅面积480平方米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并开辟出了6600平方米的二期体验区,重点开展盐田劳作实践体验项目与文创体验课程等。
咸鸭蛋,人们常吃的一种美食,也成了他们围绕盐文化进行创意开发的一个小载体。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于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产品,咸鸭蛋的制作方法,很多人未必掌握。张蓉和团队成员经过走访学习,将“海盐腌鸭蛋”开发成了一门课程,受到了广泛欢迎。仅今年6月份,这门课程就被点了58次,7月份也已经预约了50多节课。每周,光“海盐腌鸭蛋”这堂课,盐文化馆用掉的鸭蛋就达1000多只。
在课程研发中,张蓉和团队成员还发现,传统方法腌制咸鸭蛋,黄土的作用仅仅是隔*空气,他们就尝试用保鲜膜取代黄土,更加卫生方便。鸭蛋洗净晾晒后,他们还用高度白酒进行浸泡,使得蛋壳上的小孔能够打开,更加容易让盐渗透进去……
“自己动手制作咸鸭蛋,新鲜健康不说,制作出来的口感也特别好,蛋白都是白白嫩嫩的,很有成就感。”市民王女士带孩子来参加了课程后,开心地发表了感言。
除了海盐腌鸭蛋,张蓉和团队成员目前已开发出了海盐贝壳画、海盐手工皂、海盐精油磨砂膏等20多门社区教育课程。一年来,已经累计有1万人次参加了培训。今年5月,《“盐”途创意体验》还入选了上海社区教育微课建设项目。
在开发线下课程的基础上,“沧海盐田”盐文化馆还与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共同开发了在线课程。“优质的课程也是稀缺资源,现在课程还没上线,就已经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咨询了。”张蓉说,未来,通过在线课程,还可以带动课程材料包的销售,这也是她和团队*看好的一块内容,“当然,有创意、做精品非常重要”。
不仅如此,“沧海盐田”盐文化馆还开发了海盐口腔清新喷雾、海盐润爽面膜、海盐舒爽洁面慕斯、海盐草本足浴包等20多种文创产品。其中,99元一套的海盐护肤套盒,5月份刚上市就卖出了1000多套,海盐口腔清新喷雾也卖出了1000多组。
更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沧海盐田”盐文化馆还正式成为中国海盐博物馆联盟的首批成员单位,将共同打造IP,联合推出文创产品。目前,由“沧海盐田”盐文化馆设计的部分文创产品已经在中国海盐博物馆上架销售。
“作为一名新上海人,当我在金山海边看到6000多年的古冈身遗址,听到漕泾*后一批盐民的奋斗故事,我觉得自己应该为传承上海盐文化做点事情。”张蓉说,接下来,自己和团队将围绕“盐”的周边产业发展,与相关的盐企合作,携手打造长三角盐文化文创平台,同时做好产业招商的配套服务,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为金山打响“上海湾区”品牌和提升城市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