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这4个项目全省推介!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嘉兴这4个项目,全省推介!
小编获悉,浙江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一批《2021年对口工作典型案例》,并向全省推介。该案例共包含“2021年对口工作模式”10项,其中省级部门、前方工作机构4个,各地市6个,嘉兴入选对口工作模式案例1个;“2021年对口工作典型案例”共65项,其中省级部门、前方工作机构26个,各地市39个,嘉兴入选对口工作典型案例3个。
浙川纺织产业园是嘉兴宜宾、海盐屏山两市两县从2017年开始共建的纺织产业园,双方以共建西南*大生物纺织特色基地为目标,通过高位推动、共同谋划,高标推进、协同开发,高质招引,同频共振,高效服务、系统集成四大协作理念,助力屏山县园区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大中做强、强中做优,有力推动了屏山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5家,总投资275亿元,已建成投产的22家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吸纳就业4800余人,初步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纺织产业体系。
从“脱贫摘帽”到“巩固脱贫”,从“对口帮扶”到“深度协作”,浙川纺织产业园是海屏两县同谋划、共推进、齐招商,同向发力,久久为功的成果,协作双方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正做到了结合优势谋准产业、强化协作建强平台、突出示范聚优企业、围绕富民促进增收,在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脱贫群众就近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产业基石。
嘉兴水果市场位于嘉兴经开区商品交易产业园内,是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大的果品集散中心。水果市场积极引导西部对口地区水果融入东部大市场,以“五步走”举措,搭建消费帮扶致富路,为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步走”分别是优化平台,打开消费帮扶市场;优化品牌,打造消费帮扶名片;优化服务,提升扶持保障力度;优化联动,开辟帮扶共富通路;优化政策,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2015年,桐乡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结对开展对口帮扶,由此开始了高质量的对口支援工作。这些年来,桐乡始终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加大人才、资金、产业、社会帮扶力度,创新形成“扶资、扶智、扶志”帮扶模式,塑造了从“输血”到“造血”再到“活血”的全新对口支援格局。
2019年以来,桐乡市依托特色杭白菊农业产业,利用四川省黑水县得天独厚的雪山高原自然环境,实现“东苗西种”的产业协作模式,帮助当地脱贫致富。2021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产业帮扶成效,桐乡市再次向黑水捐赠优质菊花种苗及采摘加工设备,助力扩大高原生态白菊基地规模,开展技术指导并帮助产品销售,实现杭白菊全产业链协作,帮助当地群众人均增收1500多元,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菊”,列入了黑水“十四五”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打造了桐乡对口工作产业帮扶的金名片。
全产业链发展破“瓶颈”,小水果做成大产业——嘉兴协作屏山开创“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新模式
四川省屏山县茵红李种植面积12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自两县结对以来,海盐选派农技专家王金良,利用近四年时间,与屏山本土专家积极探索屏山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发展新模式,通过改造链条式产业、解放果农生产观念、激活市场内生动力、培育农村经营主体为抓手,大力实施“七统一分”标准化管理模式,推广果园数字化管理,组建三级专家服务团队,打开大规模东部市场。从2018年项目实施前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3.5亿元到2021年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实现8.2亿元,农户三年累计增收9.3亿元,支撑2.5万种植户稳定增收致富。
东西部协作“屏山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农业发展模式,是海盐县在屏山县植入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是对沿海发达地区构建全产业链经验的复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实际操作系统的设立,可推动西部农业结构实质性转型,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可推广性、复制性。
来源:海盐发布 桐乡发改 国家级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