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 嘉兴经济发展新动力(图)
在南湖区余新镇镇东工业园区,已过不惑之年的施介一正在查看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厂房。这位上世纪90代中期“走出去”的浙商回到家乡,参与投资组建浙江元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50亩,预计今年整个项目投产后产值将达1亿元。
一家家回归企业、一个个回归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两年来,嘉兴共引进重大产业项目587个,到位资金312.4亿元,分别占项目总数和到位资金总额的61%和84%。秀洲区在全省首创“招商地图”,提高光伏、物流等产业招大引强的针对性。平湖市把上海作为吸引“浙商回归”的重点区域,加快建设张江杭州湾科技园,着力打造在沪浙商回归首选地。嘉兴港区打造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长三角临港型化工新材料工业的重要基地。一大批装备制造、新材料、循环经济、电子信息和传统优势产业等项目纷至沓来。
引资、引智、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协同作战,这是嘉兴“回归经济”的一大亮点。集聚和吸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并就地实施产业化项目,从而形成“创新载体+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
全市共引进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89名,其中国家“人才计划”专家41名,省“人才计划”专家10名。嘉兴科技城内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引进、孵化浙商企业在内的80余家创业型企业;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年产业化项目超过100个,年转化产值100亿元。
一个个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既是家乡深情的感召,更是资本理性选择的结果。
嘉兴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浙商回归创业,不仅是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商务成本的比较优势,还有政府主导的产业导向、不断优化的政务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采取集中“大走访”等形式,全程为浙商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解决实际问题。在浙江全省48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中,海盐引进的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浙江泛洋集装箱生产项目,*一个开工建设、*一个投产运营。
为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南湖区以“基金小镇”建设作为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的突破口;海盐县充分利用海岸优势,开展围涂工程建设,为浙商回归项目提供土地空间;海宁市以全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突破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保障浙商回归发展。
纺织、服装、化纤、皮革等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升级,电子信息、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壮大,开发区正在“二次创业”……嘉兴经济转型升级给浙商回归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桐乡市围绕旅游关联产业,2013年引进总投资21.6亿元的隆翠汽车有限公司房车项目,连同17家汽配企业,总投资达43.3亿元,启动了中国“房车之都”的建设。
海宁市引进的“江南总部基地项目”,投资150亿元、规划用地5000亩,建设以智能化企业总部集群基地为特色的环杭州湾江南生态新城。
阿里巴巴、台昇国际广场、嘉兴万达广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进驻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为嘉兴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有效倒逼投资环境的改善提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