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与嘉兴市的对比研究
引言:关注宏观、中观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刻理解项目所处的区位背景,是东滩顾问多年来战略咨询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文章多摘录于东滩顾问在项目咨询过程中的基础研究报告。
湖州市下设吴兴区、南浔区,辖长兴、德清、安吉三个县。总面积5817平方公里。
嘉兴市为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辖嘉善、海盐2个县以及平湖、海宁、桐乡3个市(县级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
自2002年至2006年,湖州市与嘉兴市的经济总量差距在逐步的扩大,由2002年相差不到300亿元,已经扩大到2006年的580多亿元。说明尽管湖州市近年来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但与嘉兴市相比,仍然显得滞后。
2006年湖州市的人均GDP为3036美元,远低于嘉兴市的5030美元。
自2002年至2006年,湖州市与嘉兴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差距在逐步的扩大,由2002年相差179亿元左右,已经扩大到2006年的30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不足,说明湖州市的经济发展缺少强大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自2002年至2006年,湖州市与嘉兴市的吸引外资额的差距在逐步的扩大,由2002年相差1.22亿美元左右,已经扩大到2006年的4.65亿美元。吸引外资额的差距,表明湖州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湖州市与嘉兴市的财政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的扩大。财政收入的不足,使得湖州市对于基础设施以及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比不上嘉兴市,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营造。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湖州市与嘉兴市的进出口总额差距非常巨大,2006年两市的差距达到了96.44亿美元。说明湖州市的经济外向型发展水平要远低于嘉兴市。
湖州市2006年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2.10亿元,比2005年增长34.7%,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3.32亿元,增长21.3%,重工业增幅比轻工业高13.4个百分点,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为
嘉兴市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工业比重继续提高,重工业产值增长26.1%,快于轻工业6.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由2005年的58.7:41.3调整为
,增长16.5%,对湖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比2005年增长16.0%,利税20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利润总额12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湖州市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13.72亿元,比2005年增长3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完成工业总产值708.98亿元,增长3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
嘉兴市2006年高新园区入驻企业达400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6.78亿元,利税8.03亿元,引进外资项目23个,合同利用外资1.6亿美元。特色产业基地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以嘉兴电子信息、平湖光机电、海宁磁性材料、嘉善电子电声、海盐电子仪器仪表、桐乡特种纤维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集群发展加快。2006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0家,比上年增加45家。
,使之占制造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三个高技术产业总量有明显提高;
在装备水平、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有大的提升。说明湖州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仍然是侧重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能级。
嘉兴市则提出,积极构筑南部滨海城镇产业发展带、中部沿路城镇产业密集带、北部特色农业和古镇旅游带等三大各具特色的功能带。重点发展
等四大产业集群产业。临港工业以化工新材料、能源、造纸、新型建材、船舶修造业为主,高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装备制造业以汽车零部件、机械标准件、电器成套设备为主,特色优势产业以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纤、经编、家纺、家用电器和木业家具等为主。
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分别实现产值269.11亿元、100.52亿元、130.87亿元、128.57亿元。
。纺织工业完成产值454.34亿元,皮革业完成产值230.27亿元,化学纤维业完成产值216.82亿元,服装加工业完成产值195.14亿元。
嘉兴市拥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嘉兴出口加工区、浙江省政府同意保留的嘉兴经济开发区等14个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144平方公里。另外,嘉兴还拥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其中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总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区1.5万亩,中心示范区6.7万亩,辐射区27.5万亩。
嘉兴产业区布局将 “沿海”(杭州湾)、“沿路”(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及铁路)开发为重点,强化一极,突出四区,形成“一极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即:一极——杭州湾嘉兴经济开发区;四区——嘉兴中心产业集聚区、临海产业集聚区、临沪产业集聚区、临杭产业集聚区。并全面构筑两大产业带:
沿海产业带即沿杭州湾北岸,依托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嘉兴港和国家级嘉兴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整合乍浦经济开发区(乍浦石油化学工业园)、海盐经济开发区(含大桥新区)等,形成“T”字型空间格局的沿海产业带,构筑集临港型工业、出口加工工业、物流集疏运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在产业定位上,沿海产业带以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沿路产业带即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及铁路,以嘉兴经济开发区为重点,以既有的嘉兴经济开发区、嘉兴工业区和秀洲工业区、嘉善经济开发区、平湖经济开发区、海宁经济开发区等为主要组成部分,整合一批邻近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形成组团式空间布局的沿路产业带,凭借良好的城市依托条件和区域特色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接沪、联杭、邻苏的区位优势,建成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产业定位上,沿路产业带将以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2006年,嘉兴市的高校数量是湖州的两倍,在校生数量是湖州的近4倍。说明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来看,嘉兴市占优势。湖州市的研究机构比嘉兴市的要多。湖州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而嘉兴市拥有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1个。湖州市的技术市场不如嘉兴市的发达。湖州市2006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29万元。嘉兴市2006年经认定登记技术交易金额7202万元,交易合同数1062项。嘉兴市坐落于长三角规划提出来的沪杭发展带与沿海发展带上,这两大发展带是长三角目前发展较为成熟,也是较为发达的经济带。嘉兴市现有的产业园区也基本上均是围绕浙两大发展带而布局的。因此能够充分利用临近上海与杭州的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湖州市则处于宁湖杭发展带,目前发展比较缓慢,产业园区的布局也比较分散,无法象嘉兴那样能够统筹安排各类产业园区,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对上海和杭州的资源吸纳。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长三角的发展西进趋势比较明显,同时作为中国*为发达的经济区域,拉动全国经济发展,辐射广阔的内陆地区,将是长三角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州处于宁湖杭发展带的中部,长三角地理中心,其发展必然能够起到东部嘉兴市所无法起的,即联动长三角南北发展、拉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省份发展的作用。
嘉兴临湾临海的区位使得它可以设立沿海产业园区,发展大量的临港产业,并能够通过海运与内河运输的联动,共同推进自身的发展。也能够由此加强与环杭州湾地区其他城市的经济合作。湖州市“沿海不靠海、属湾不临湾”的区位,使得它在与环杭州湾地区其他城市合作时,缺少了海上运输的有力条件,同时位置由于居于环杭州湾的外围,不能很好的享受环杭州湾内部的积聚效应与规模经济。但同样,它的区位特点可以通过它的发展带动中部省份的发展,带动长三角宁沪杭三大城市圈的联动发展,从而赢得了未来发展的后劲。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它的修建再加上沪崇苏越江通道的建设,将会使得苏沪浙两省一市的沿海地区真正联为一体,嘉兴处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北端,联结上海,使得它具有了湖州所没有的发展机遇,即将自己与宁波、温州等浙江发达地区连为一体,而非目前的要由杭州转接,从而能够既与宁波、温州展开直接合作,又能接受杭州与上海的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