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嘉兴厂房土地出租出售 > 正文内容

经典回顾 智慧化工园区如何建设?看看他们怎样做!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资料,2020年全年,化学工业营业收入为6.57万亿元,利润总额为4279.2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产值超过千亿的超大型园区由”十二五”末的8家增加到17家,500亿-1000亿的大型园区35家,超大型和大型园区产值占比超过化工园区总产值的50%,化工园区集聚规模效益明显。随着我国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安全规范等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十三五”以来,国内化工园区把安全、绿色、智慧化建设放在首位,大力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安全水平、能源循环利用率不断提升。目前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名单中,共有12家化工园区成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50家化工园区成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智慧化工园区正逐渐向全国范围稳步推进。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在已创建的示范单位和两批示范(创建)名单中,江苏省共有15家化工园区被评选为了“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数量位列全国*一;其次是山东省,共10家化工园区;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共5家化工园区。可以看出,我国华东地区在建设数量上领先全国。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12家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在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中起到了模范标杆的作用。

  解决方案:智慧化工园区管理平台,包含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消防、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等各类业务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中心,中心以应急响应中心为运行主体,接入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环境监测数据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综合治安视频监控、水利会商、气象预报、会议室和海防监控等七大系统。各类数据的接入,真正打造了纵向贯通政府部门和企业、横向连接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产业链发展,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循环化改造,以实现提高园区的资源化利用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在国内首创“两无一化”生态园区创建(“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景区化”园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按照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打造了集环境预警、安全管控、能源管理、应急联动、智能安防、三维数字化园区于一体的智慧化信息平台,具有动态立体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应用等管理功能。园区内所有装置全部采用先进的DCS、SIS等控制系统,自控投用率达到98.6%,生产数据采集传感器点数20万点,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9%。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调研后指出,聊城化工产业园智慧化工园区管控平台建设走在了行业前列,为化工园区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工具,同时也为全国化工园区管理提供了*佳的实践经验。

  解决方案:采用了典型的工业园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园区也成为当下园区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新要求。以“安环能”三位一体为核心抓手的智慧园区综合解决方案,在环保管家服务的基础上,整合智慧安监、智慧能源,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建设。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现有入园企业近120家,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挥发性有机物等异味物质及污水排放为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本项目通过前期的排污检测服务,制定污染源排放清单,明确企业特征污染物,为企业排口监控指标选取提供依据。

  针对大气环境规划建设了“有组织+无组织”、“点+面+区”、“固定+移动”多模式组合的监测监控体系。对于污染企业,实施排口有组织排放实时连续监测、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定期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双结合,有效监管源排放,做到源头防治。对于跨厂界传输,配备厂界预警站,预警污染超标排放或偷排漏排导致的扩散现象,作为源管控的有效补充,是污染溯源的有力工具。对于区域环境质量,配置VOC超级站,支撑园区环境质量定性与定量评价。

  此外,配置一辆搭载在线与便携式检测设备的移动监测车,用于大气污染的日常巡测、问题复测、应急监测。针对水环境形成从“源”到“汇”全过程监管模式,结合“一企一管”,形成企业排口、泵站、污水处理厂治理设施全过程监控监管、地表水环境监测,实时掌握园区污水排放链中水质动态变化过程,全面保障水质安全。开发的环境大数据平台整合了监测网数据、业务数据及相关环境模型,终实现预警溯源、测管联动、执法、总量核算等,为园区的科学管治提供了专家式服务。

  亮点:采用了典型的工业园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整合了监测网数据、业务数据及相关环境模型,终实现预警溯源、测管联动、执法、总量核算等,为园区的科学管治提供了专家式服务。

  解决方案:按照“信息化+自动化+大数据+标准化”的要求,构建以“指挥中心、监管平台、融合网络、运维体系”为四核的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监管系统。同时,集成省、市、区三级管理平台12个,涵盖安全环保智能监管系统、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异味评价体系、雨水智能化管控系统等,打破原有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孤岛,做到数据实时共享分析,实现经开区安监预警、环保防控、能源管理、智能安防、应急联动、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多业务协同管理。

  “智慧化工园区布局点、面、域三级网络化预警监测系统,实现对企业点源、经开区周界、经开区周边5公里敏感区域的立体式全覆盖监测网络,实现一张网全域化监测覆盖。”杭州湾综管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辖区共布设前端感知点位20.8万个,涉及112家生产化工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企业,累计数据量已达到60亿条。

  利用结合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智慧环保高效的数字化产业园区。通过建设一个数据存储中心,一个指挥服务中心,两个平台基础能力及平台,加上安全平台多个模块,N个场景应用,打造一个经济开发区大脑。

  亮点:通过布局点、面、域三级网络化预警监测系统,对5公里敏感区域的立体式全覆盖监测网络,实现一张网全域化监测覆盖。”

  解决方案:该单位采用1+6+X”应用体系建设。其中,“1”指的是以“大数据指挥中心”为引擎的智慧园区“大脑”;“6”指的是为实现 “六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而开展的“六大应用体系”建设,包括上海化工区智慧安全应急应用体系、智慧绿色环保应用体系、智慧产业运行应用体系、智慧公用工程应用体系、智慧管理服务应用体系和智慧责任关怀应用体系;“X”是指“六大应用体系”中包含的X项亮点应用,包括基于大数据感知网络和指挥中心的安全应急和绿色环保相关系统,基于人、环境、生态演化和数据智能的产业运营和公用工程相关系统和基于员工生活、企业发展和政府管理服务需要的智慧服务和责任关怀相关系统等。

  立足于企业生产和运营、政府管理和服务、员工及周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对科学高效配置资源的支撑和服务功能,目的是让智慧园区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入驻企业、员工、政府部门和周边居民,提升企业和公众的感受度和参与感,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与智慧应用良性互动的智慧园区建设格局,*终实现*安全、*环保、*绿色、*智能、*高效、*和谐的世界级智慧化工园区。

  解决方案: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一直在超前布局,打造5G智慧园区。加强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突破地域和厂房物理边界,助力园区实现“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实施”智慧化管理,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实时高效和低能耗及简化部署,为智能制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新材料产业园而言,打造5G智慧园区是实现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牵手镇江移动,实现专业园区优势和移动公司技术优势的“强强联合”,借助5G逐步完成园区内光纤网络升级, 实现园区封闭化管理,对进出园区的人流、物流、车流等进行实时管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做到精准定位。同时通过高空探头对园区内道路、管道等公共区域基础设施实行实时监控,实现全方位安防监控, 从而打造5G智慧园区高地,让智慧园区更加“智慧”。

  解决方案:坚持“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构建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以新材料和健康美丽产业为支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保障的“1+2+X”现代产业体系;更加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建设和污染管控同步抓、绿色技术应用和低效产能清退同步管,致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园区”;更加突出能级提升、智慧发展,以“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创建)单位”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和化工区封闭管理体系。

  构建重大危险源入园防控体系打造园区高水平“智慧大脑”,研究建立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对危险化学品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加快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完善DCS、SIS、ESD系统升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高端化特色化开发区将严把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安全环保关,精准“开笼引凤”,瞄准“1+2”特色产业和世界500强、化工50强等品牌企业。

  解决方案:全面推进以“一网、一平台、四+X应用”(一网即覆盖园区所有部门及入园企业的园区专网,一平台即数据管理平台,四+X应用即“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安防”四大应用体系,X即结合园区实际、需建设的其他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园区建设,全面整合园区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部位、关键指标、企业排污口的智能化监管。坚持“转型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了园区专网、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安防等项目,不断加强对关键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园区的本质安全和环境保障水平、提升园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园区成立了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智慧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将各项推进工作进行分解,做到压力传递,责任到部门。

  亮点:以“一网、一平台、四+X应用”为建设方向,成立建设小组,责任到人,责任到岗。

  解决方案:以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为主线,以重大危险源、隐患管理和预案管理为重点,加快各类软硬件设施建设,将安监、环保、应急综合监管、重大危险源、气体周界远程实时监测预警、视频监控、应急救援指挥等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搭建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应急、安防、交通、水利、政务等多方面高效管理,通过构建园区安全风险大数据画像,该系统呈现园区整体安全运行情况,实现数据空间化、应用可视化、管理精细化、决策科学化和服务高效化,为园区领导及安全、环保、应急、治安、城管、消防等部门提供完善的运营指标和一体化的应急体系,提高园区环境质量水平、安全体系保障和综合监管能力。

  1、“一网”: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各个系统的前端设备地点分散,距离管理中心远,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将增加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本系统采用5G无线物联网技术实施数据的传输与采集工作。通过建设前端感知设备,实现园区运行状态全方位立体监测;

  2、“一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处理及发布,以及对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控;

  3、“一平台”:全面汇集共享园区公共信息资源、为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汇聚各业务系统数据,直观展示园区运行态势全貌;

  4、“一系统”:整合园区安监、环保、消防、港口、海事、水利、卫生等应急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指挥管理,从而更快应对各类突发事故;

  5、“六类应用”:建立智慧应用业务生态,提升园区业务智能管理水平,为园区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用户提供便捷的应用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智慧安监、智慧交警、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水利六大板块。

  亮点:以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为主线,采用“四个一”和“六类应用”为具体方案建设完善的智慧园区体系。

  解决方案:“以第三方服务引领第三方治理”模式是对我国现有工业园区常见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创新,该模式通过引入综合实力强的省环科院作为第三方服务单位,建立园区第三方治理管理服务平台,制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引领园区现有的第三方治理、第三方运维等资源,通过统一服务标准、规定环境绩效目标、建立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园区第三方治理水平,提升园区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实现园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相统一。

  在具体实施上,以O2O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手段,辅以大数据支持系统,实现园区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园区环境质量的研判及预警,促进企业和园区的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优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业扩链、强链、补链,打造园区共生产业链;构建园区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废水重复利用网络,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制定园区绿色政策体系,实施特色生态产业标准,推动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亮点:“以第三方服务引领园区第三方治理”模式既有利于园区向“绿色、低碳、循环、创新”方向转型,也为我省及全国前期第三方治理投入大、第三方治理单位多的化工园区提供了治理样板。

  为打造东营港5G智慧化工园区应用场景,山东移动共建设5G宏站32个、室分3套,实现了园区全覆盖。

  构建了安监、环保、应急、物流、气象等业务数据一体化平台,全面打通了各行业部门汇集分散的各个应用系统,成功将安全监管由传统排查转变为实时监测,将环保监管由人工执法转变为智能追踪,将应急救援由碎片应用转变为系统集成,提升了园区现代化治理水平。

  目前在东营港智慧园区控制中心能实时显示园区各个角落的情况,危险源实时监控、公共管廊实时监测、安全生产视频巡查、违规作业动态监管、危化品运输全流程管理,大到事故报警、小到员工离岗,系统均能实现智能识别和风险预警。其中,覆盖全区的25路高空瞭望设备,可对全域1900余处重点部位监控视频,利用AI技术对企业动火、高空、空间受限作业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可提前预警、快速处置。

  智慧平台还利用电量数据模型,通过用电量逻辑比对,对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测;利用AI智能终端、物联网、GPS定位等功能,将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实时生成电子标签。环保部门通过扫描电子标签,即可对企业危险废物的产、存、运、处全过程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利用5G+物联网技术开展异味溯源分析,定位异味排放企业,实现了环保监管从人工执法向智能追踪的转变。

  此外,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可通过系统平台对应急预案、物资、装备、专家、队伍、医疗资源等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形成应急资源保障计划;通过指挥中心报警专线个视频报警柱,实现*一时间报警、*一时间接警;通过搭建各类事故模型,模拟计算、重伤、轻伤半径和事故影响范围,*一时间提供有效的现场管制和人员疏散避难方案,实现了应急救援从碎片应用向系统集成的转变。

  亮点:全国首个“5G+”智慧化工园区,实现了“应用共享、信息互联、智能决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系统的合理运用,目前该项目是5G技术在化工园区智慧化升级中的典型应用,并入选应急管理部“5G﹢安全生产”试点示范项目。

  园区围绕智慧政务办公、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安全监管、智慧应急联动、智慧环保防控、公共资源管理、封闭管理七大功能,着力发挥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管廊信息管理系统、危险废物信息大数据监管平台、安全环保应急智慧平台的管控作用。以“安全环保”为主线个平台数据,达成园区安全管控全链条管理,环保监测全覆盖;以智能高空瞭望、视频及智能感知、智能信息采集为工具,提升园区监管效能;以“线上线下智慧监管”为手段,建立四大协同机制和一系列完善的工作制度,实现“线小时不间断监管模式,深化园区服务与管理。智慧化工园区建成以来,发现安全环保事故及隐患的比例提升了40%以上。

  亮点:坚持开放融合,坚持融入工业互联网,以“安全环保”为主线,环保监测全覆盖

  2020年1月开始在我国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国感染人数近85000人,人数4600 多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020年1月开始在我国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国感染人数近85000人,人数4600 多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财政收入同比下降14.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将与园区水、电、气、公路等设施通过传感网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基础设施,全面满足园区人、物、企业与设施的联通需要。

  打破孤岛,建立智慧园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等。

  结合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设一个智慧环保高效的数字化产业园区。

  建设智慧化工园区是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内外关键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在提升园区本质安全与环境保障水平、加强应急处置和循环经济建设、促进能源管理和高效物流服务,以及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强的推动作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jiaxing.021cf.cn/index.php/post/202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项目案例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项目案例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于2010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发展智慧产业的重要平台。园区东南到嘉杭路,西到三环西路,北到桐乡大道,规划面积约3.23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30亿元。   园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强度推进,高质量建设。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园区分政府建设和企业投资建设两种模式开发。政府建设项目占地362亩,总建筑面积...

澎思科技助力中电科智慧产业园实现园区管理智能化升级

澎思科技助力中电科智慧产业园实现园区管理智能化升级

  园区包含了工业园区、贸易园区、物流园区、商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众多形态,作为产业聚集地,园区经济已经是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动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园区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园区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园区的管理也由传统的人工管理转向智慧、物联的智能化管理,以满足园区内愈发复杂的场景和不断增大的人流量。   近日,澎思科技AI...

携手打造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安全智慧用电系统

携手打造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安全智慧用电系统

  6月27日,骄阳如火,炙烤人间大地,正值酷暑盛夏。居民用电集中,又是一年中电气高发时期。就在这个浮躁而沉闷的天气,中电科智慧产业园的会议室里,宇电经纬与中电嘉科的高层正围绕安全智慧用电产业园区监管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合作洽谈。   专注安全智慧用电解决方案,北京宇电经纬与来自浙江的中电嘉科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是实现强强联手,互助共赢的良好开端。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

浙江嘉兴:湘家荡科创湖区嘉湘里人才生态品牌发布

浙江嘉兴:湘家荡科创湖区嘉湘里人才生态品牌发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湘家荡区域依托“城市花园”生态优势和科创湖区空间优势,在“大通道、大花园、大平台”三大建设基础上,全面盘活科创和人才资源,全力打造全区域全链条人才生态圈。   5月20日,在“5·18嘉兴人才日”活动湘家荡专场,湘家荡科创湖区“嘉湘里”人才生态品牌正式发布,“璀璨明珠”湘家荡进一步彰显湖区科技与生态交融的独特魅力。  ...

智慧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出谋划策军融-嘉兴园区规划

智慧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出谋划策军融-嘉兴园区规划

  许多工作人员认为:我们长期在当地工作,太熟悉当地情况了,要问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有发言权;因而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事实上,长期的理所当然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突破,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也许正是产业规划的失误。有资质的规划单位,往往是从工程、建筑等角度出发,是对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工程性内容的设计,嘉兴园区规划,要承担因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责任,因此必须有资质。在明确区域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为主...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二期A区项目竣工

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二期A区项目竣工

  昨天上午,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二期A区项目举行竣工典礼。市委常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何炳荣参加典礼并致辞,管委会主任陈利众主持典礼。   据悉,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提出打造的发展智慧产业的重要平台。规划占地面积约3.23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5亿元。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156亩,建筑面积约22.5万...

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建设中)

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建设中)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建设中)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光明区观光路与二十三号路交汇...

陈利众赴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走访调研

陈利众赴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走访调研

  4月21日下午,市委常委、区党工委*陈利众带队赴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走访调研,了解园区企业发展情况,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委领导俞亚明、张志华,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   陈利众一行首先来到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听取企业负责人的相关汇报。听取汇报后,陈利众充分肯定了企业取得的成绩。他说,作为嘉兴智创园*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太美医疗注重人才引进、注重科技研发、注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