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嘉兴厂房土地出租出售 > 正文内容

条条“干货”!嘉兴出台“28条”新政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8月4日)上午,嘉兴召开打造“互联网+”高地金名片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嘉兴28条”)。

  意见指出,嘉兴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制造强市、数字赋能”两大战略,在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数字经济高地和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上有重大突破;加快推进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形成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九大世界级科创湖区;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互联网+”高地和嘉兴G60世界级科创走廊,全力争创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市、绿色发展示范市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市。

  到2025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

  到2025年,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年均增速6%以上,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规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

  到2025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标志性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率达到30%以上,新增冠军企业20家、上市企业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新培育招引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0家以上。

  1.壮大五大优势产业集群 聚焦现代纺织、新能源、化工新材料、汽车制造、智能(集成)家居等五大优势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态链、政策链“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打造嘉兴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培育集聚五大新兴产业 聚焦氢能、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五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政策+协会+论坛+智库+平台”培育发展推进机制,提前谋划未来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

  3.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园 按照“半年拉框架、一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五年树标杆”的目标,全力打造12个高能级产业生态园。

  4.布局标志性重大制造业项目 每年布局建设100项左右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全流程推进机制,持续开展百亿项目竞赛活动,联动推进省市县长工程和“551”重大项目计划,着力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

  5.招引“链主型”企业和“五型”项目 建立以统筹规划、政策、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全市“一盘棋”大招商格局,每年招引10家“链主型”企业和关键企业。积极开展“浙江省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应用试点,结合政府产业基金资源,招引100个左右总部型、创新型、服务型、平台型、流量型“五型”项目。

  6.形成嘉兴“五企”梯度培育体系 积极培育一批世界级“链主型”领军企业、一批科技型上市企业、一批冠军类和“小巨人”企业、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一批优质型民营中小企业,推动企业裂变发展、特色发展,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筑基、微型企业开拓的嘉兴“五企”梯度培育体系。

  7.实施企业培育各项行动 深入实施“雄鹰”“凤凰”“管理对标”“放水养鱼”计划。开展“瞪羚企业”培育行动,集聚一批具有高成长裂变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开展“上市100”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市值上市企业;开展“双倍增”行动计划,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领跑者和大企业、大集团后备军。

  8.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依托嘉兴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分层分类打造企业级、园区级、行业级等多个工业互联网子平台。鼓励企业积极使用5G、人工智能、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智能技术,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9.突出抓好“产业大脑”和“未来工厂” 聚焦优势产业集群,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全力推动光伏、家居等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建设和创新应用;围绕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智造区域试点,推进一批“链主型”企业加快布局未来工厂和新智造试点。

  10.推进数字产业“园中园”建设 着力提升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软件与智能计算、人工智能、车联网、数字安防等数字产业,加快推进南湖、嘉善、桐乡3个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秀洲桃园数字小镇、经开智慧产业创新园、中电海康乌镇基地、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等一大批特色“园中园”。

  11.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 以嘉兴G60科创走廊为全市科技创新主轴,有效连接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九大世界级科创湖区。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落地实施,支持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领域创建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创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按照“四位一体”模式,打造木业、经编、光伏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12.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开展“揭榜挂帅”行动,每年发布20项共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榜单。探索创建以“牵头企业+牵头科研单位”为模式的技术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品牌影响力,推动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到2025年,力争新创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5家以上、省企业研究院150家以上。

  13.推进产业链“五位一体”发展布局 构建“链长+链主企业+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工业标准”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模式,压实链长责任,组建产业链高端智库和专家服务团,助力企业提高关键部件制造技术、制定工业标准、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尽快建成集成电路、氢能等12条标志性产业链。

  14.实施工业强基(2.0)计划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体系;引入赛马机制,集中资源形成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工业基础产品,到2025年,每年不少于100项。

  15.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支持企业举办面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市场的专项展会,积极开拓RCEP国家市场。引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龙头企业和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发展改革试点产业基地。高质量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国外反倾销、知识产权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有关案件应诉。

  16.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依托我市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重点园区、商品市场等,着力扶持一批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发挥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和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一批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

  17.支持企业品牌质量建设 围绕新市场、新业态,鼓励企业加快注册国际商标,积极争取“浙江制造”“绿色产品”认证,加强驰名商标培育。推进知识产权强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争创中国质量奖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18.构建“五绿”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要素供给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导优势资源向绿色制造领域集聚,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链为核心的“五绿”产业体系,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

  19.加快“两高一低”整治提升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加快高耗能、高排放和低产出企业全面整治提升,倒逼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转型,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连续三年亩均税收低于10万元规上企业的整治提升任务。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标准,运用数字化技术、先进工艺和智能装备,重点做好化工、纺织、造纸、化纤和建材五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低碳改造和整治提升。

  20.统筹政策制定 加强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市制造业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上的统筹指导力度,坚持统分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路径,一张蓝图绘到底。

  21.统筹项目布局 各地要按照全市招商一盘棋的要求,编制产业链招商路线图,根据全市统一的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招引部署具体项目,实现错位发展,减少同质竞争。

  22.统筹资金安排 统筹整合现有各类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财政资金,形成省、市、区三级财政同频共振,集中财力办大事。

  23.统筹绩效评价 对按年度重点任务下达的专项资金,由市区两级业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绩效评价。

  24.统筹资金兑现 市、县(市、区)工业、科技、商务、金融等专项资金申报、兑现工作,鼓励纳入“96871”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资金兑付程序及企业申报资料,按照数字化改革要求,以方便企业为宗旨,进一步简化优化,不断提升营商服务环境。

  25.加强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市、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要强化统筹指导,抓好工作落实。

  26.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人才支撑,聚焦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引进急需人才;整合全市各类人才要素资源,发挥国资平台优势,探索建立人才发展集团;加大工业用地供给,加大金融要素供给,提升制造业贷款比重,丰富科技保险产品,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市县协同发展。

  27.强化考核激励 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尤其是敢创新、敢担当、敢破难的优秀事迹,将作为干部考核考评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28.加强氛围营造 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全市干部的头脑,形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jiaxing.021cf.cn/index.php/post/194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嘉兴4家企业荣登2020年服装行业百强排名*靠前的是……

嘉兴4家企业荣登2020年服装行业百强排名*靠前的是……

  近日,中国服装协会正式发布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营业收入”百强企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和“营业收入利润率”百强企业名单,雅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正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根据“会员参与、自愿申报”的原则,分别对“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营业收入利润率”三项指标进行...

嘉兴促跨境电商发展政策落地

嘉兴促跨境电商发展政策落地

  近日,嘉兴市商务局发布通知称,启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若干政策申报工作。根据政策,嘉兴市将对跨境电商产业链的9类主体给予资金支持,*高可达200万元。   此次是嘉兴市自去年7月发布《关于促进中国(嘉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以来首次组织申报。相关单位可通过嘉兴市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或浙里办App完成网上申报,申报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嘉兴市建设局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实施意见”征求意见座谈会

嘉兴市建设局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实施意见”征求意见座谈会

  10月12日上午,市建设局召开《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意见》)意见征求座谈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市公积金中心、市税务局、人行嘉兴市中心分行、嘉兴银保监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进城务工人员、...

嘉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嘉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有想到农业还能这样搞!”2月21日上午,在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武长新景港北片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里,53岁的农户金明忠由衷感慨,自从“以棚换棚”入驻园区后,自己的蔬菜基地亩产增收了20%以上。   嘉禾大地,农业农村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许许多多的农民与金明忠一样,在增收致富的大道上一路高歌。   2021年以来,姚庄将几个紧邻村的60...

嘉兴南湖合景臻颐府——官方网站—嘉兴『合景臻颐府』—欢迎您!!

嘉兴南湖合景臻颐府——官方网站—嘉兴『合景臻颐府』—欢迎您!!

  (来电尊享售楼部优惠活动)提前来电预约,可享内部房源折上折,当天下定可享砸金蛋活动,   项目涵盖商业体,写字楼,公寓,风情商业街和22幢高端精装住宅楼为一体的综合性大盘。位于嘉兴市国际商务区高铁核心板块庆丰路(高铁南站东北方向1km处),是由13层-26层高层产品组成,主力产品建筑面积约(98、115、135、144)㎡,4个面积段,分7个地块开...

首页:嘉兴「未来城市·幸福里』为何会这么火?

首页:嘉兴「未来城市·幸福里』为何会这么火?

  走进狭窄拥挤的街巷,耳边传来的,是吱呀吱呀的木门声,是老奶奶的“答洋几”声,   80年代后期,东栅的企业开始搬迁和转产,老厂区这些装满故事的建筑,成为了历史,被永久定格。   东栅老街,也在这一轮爆发式发展中,迎来了“新生”,于2017年,启动拆迁征收工作!   有四通八达的城市脉搏,纵有中环东路、庆丰路、三...

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嘉兴市与同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嘉兴市与同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嘉兴市与同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6月8日下午,嘉兴市与同济大学举行“云签约”仪式,延续深化校地合作。同济大学党委*方守恩、校长陈杰,市委*张兵出席签约仪式。同济大学校领导吕培明、顾祥林、黄翔峰,市领导高玲慧、陈利众、帅燮琅、范...

“硬核”国企+交通升级

“硬核”国企+交通升级

  8月10日,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南湖互通至浙苏省界段)选址正式通过。待项目建成后,秀湖西板块综合交通网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源于微信公众号:嘉兴发布)。在城市区域扩张、交通更新的大趋势之下,新城区也会随之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秀洲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和主平台,也是浙江排名前三、嘉兴重要的国家高新区,从1997年至今,秀洲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嘉兴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是具创新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