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媒体嘉兴行 嘉兴港区筑好平台引“凤”来
9月28日,“红船精神在嘉兴的实践”——2017全国网络媒体嘉兴行活动进入第三天。
嘉兴港区地处上海南翼、杭州湾北岸,是嘉兴市市属两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嘉兴港区不断探索平台招商,各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嘉兴综合保税区、杭州湾新经济园等平台已经日趋成熟,化工新材料园区提档升级“快马加鞭”,今年智慧化工园区系统正式启动上线,取得阶段性成果。
位于嘉兴港区S202省道与S101省道交会处的浙江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是嘉兴港区*新规划的一个重点新型产业平台,规划面积约7.3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及预留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工地,港区经发局局长助理付鹏程为记者们展开了园区蓝图。
据介绍,浙江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定位于打造成为长三角高端智能制造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浙江省军民融合发展新标杆、嘉兴市高端产业双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经济业态,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以特色小镇理念促进三生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四位一体(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发展,打造产业高端、功能集成、精致优美、现代智慧的高端智造特色小镇,把产业园培育成为嘉兴港区产业转型升级和跨域发展的战略支点。
产业园将充分利用港口、交通、区位优势等,加大沪杭两地高新产业承接力度,加强与沪杭沿线重大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高端、智能、低碳产业,重点突破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把产业园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高端智能制造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同时,产业园将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整合军地资源优势,建立常态化的军地信息对接交流机制,加强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科集团等军工央企、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以“军转民”为突破口,积极吸引国防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打造浙江省军民融合发展新标杆。
嘉兴市高端产业双创新平台。以特色小镇理念为引领,将创业创新功能导入产业园,提升园区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能力,促进传统开发区模式转型、提升,实现产业园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融合发展,建设成为嘉兴市高端产业双创新平台。
浙江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要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结合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选择发展若干具有较好条件的新兴产业领域,构建“2+X”的产业体系,“2”大主导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X”产业为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
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以军民融合为主要路径,强化与十二大军工集团、军工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大领军企业招商力度,促进军工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聚焦发展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三大领域。到2027年,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40亿元。
加快突破电子信息产业。抓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机遇,结合园区管理智慧化、生产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以及航空电子、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联动发展智慧信息服务业。目标到2027年,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60亿元。
机会发展新兴产业。把握“四新经济”发展趋势,机会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与创新平台、创新机构的战略合作,创新产业招商模式,引导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生产服务性企业向军民融合产业园集聚,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到2027年,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科技服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根据浙江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土地开发利用条件及相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情况,结合周边区块产业发展现状、城市发展方向等考虑,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融合的原则,产业园规划形成“一轴五区”的总体布局框架。
构筑“一轴”。以S202省道作为产业园的主通道和重要视觉走廊,以杭浦高速公路出入口为节点设计园区入口景观。通过沿街建筑立面、天际线的设计,依次展现现代、高新、生态、宜创业的景观风貌,有序拉开产业园产业布局框架。
联动“五区”。根据现状基础和产业发展对空间的诉求,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新兴产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及预留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大力促进五个功能区产业功能培育及互动。
同时,积极联动周边区域,产业园区工人所需要的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教育设施的设置将依托平湖市区及乍浦镇综合考虑。
今年7月,随着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正式启动上线,港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工作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近年来,嘉兴港区着力推动智慧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组织编制具有竞争力、可推广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为全国化工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运营提供支撑。9月28日,“红船精神在嘉兴的实践”——全国网络媒体嘉兴行活动的记者们探访了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一个大屏,一张图,安防、环保、物流、地理等等信息就实时、清晰地展现在记者面前。
据介绍,嘉兴港区于2015年率先启动了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工作,2016年,经国家工信部批准,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2017年7月5日,该项目启动上线试运行,并对外发布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产品1.0版本。
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建设包括“基础工程、一网、一中心、两平台和五大业务系统”。基础工程是指大屏建设、企业环境风险普查和化工园区地理信息测绘工程;一网是园区监测、监控传感感知网;一中心是大数据中心;两平台是公共应用服务平台和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五大业务系统包括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期建设项目可以满足化工园区运营需求为中心,通过感知、传输、整合、分析化工园区的各类关键信息,对园区安全、环保、物流、能源、地理信息以及公共服务等作出准确高效的智能响应,以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水平,*终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园区管理精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物流运输一体化、产业发展现代化”。
目前,港区智慧化工园区项目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除所有业务系统及“一中心、两平台”均启动上线外,在硬件方面,智慧化工园区大数据中心机房已经完成了全部服务器、存储硬件、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的采购、安装、部署。传感网络设施建设已完成13家试点单位的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数据采集设备升级改造工作,接入了117个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测传感器数据、62路企业重大危险源视频,新建5个高空瞭望摄像头,并增加了烟火智能识别系统;新建的1个大气监测站和1个傅里叶红外监测站数据已经接入系统,同时,平台还接入了园区原有的2个大气监测站数据,26家企业合计11个雨水传感器数据,18个污水传感器数据,6个废气传感器数据,2个非甲烷总烃传感器数据。
安全、环保是化工行业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技术已成为解决化工园区安全环保问题的*好手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园区的安全水平、环保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把化工园区真正打造成为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平台,也是“十三五”时期化工园区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国内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尚无完整的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与借鉴。
作为全国*一的政府主导型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一开始就秉持“方案可复制、模式可推广、运行可持续和标准化”的建设方向,旨在通过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为全国其他化工园区提供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智慧产品,为全国化工园区的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运营提供支撑。
工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完成了智慧化工园区服务框架协议、标准化管理手册、标准规范体系方案设计等报告的编写,初步形成了智慧化工园区标准化建设体系架构。
随着智慧化工园区一期建设工作进入验收阶段,智慧化工园区二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也已经陆续开展。据介绍,二期建设的内容主要涉及工业云、智能工厂、智慧消防、水气共治、园区封闭和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二期的建设将充分利用一期建设的平台及其他成果。
浙江航天恒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化工园区实现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撑,以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深耕智慧化工园区建设,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底层公共信息平台、化工园区专题产品,借助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致力于打造智慧化工园区领域的“阿里巴巴”。
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杭州湾,一边是的生机勃勃运河;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边是繁忙的过往运输……站在乍嘉苏航道乍浦闸桥改造工程项目处工地现场有一种站在决胜点的豪迈,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进行中,完成后将大幅提升乍嘉苏航道通行能力,打通海河联运*后一公里。
乍嘉苏线作为连接嘉兴港乍浦港区至浙北内河网络的干线航道,是“嘉兴市海河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乍浦港区内河港池连接浙北内河航运体系的咽喉,老闸桥的净宽、水深及净高限制了货轮通行,只能满足200吨级货轮通过,制约了海河联运发展。2016年6月,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乍嘉苏航道老01省道国家塘闸桥改造项目,将在西起乍王公路、东至建港路,跨越乍浦塘建成一座新的公路桥梁,新建通航标准按规划UI级航道设计的的防洪水闸,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
建成后这段河道可以达到面宽60米,离桥净高7米的条件,满足1000吨级货轮全天候通行。作为乍嘉苏线航道“五改三”改造工程的重要一环,乍浦闸桥建成将突破*后一公里不通的瓶颈,实现五级航道升级到三级航道,通航能力将大幅提升,为嘉兴乃至全省的海河联运再添有力保障。
接下来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还将去到嘉善云澜湾进行实地参观。想知道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全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